不要扭曲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
——写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
张宏良
十八大后习总设立国家公祭日,原本是要让中国人牢记民族仇恨和国家耻辱,从中吸取国家强大的历史教训,可谓是满怀希望,一片苦心。可是,活跃在媒体上的那些汉奸和五毛党却完全扭曲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心,把国家公祭日变成了“说谎日”、“媚外日”,甚至是让日本人鄙视的“媚日日”。其中最大的谎言,就是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最大的媚外媚日言论,就是所谓国家公祭的目的“不是复仇,而是复兴”。
30万毫无反抗的老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被屠杀,几乎全城活着和死了的女人被强奸!可是这帮变态的五毛党居然说什么,我们不要复仇!如果不要复仇,我们设立公祭日干什么?日本人之所以对中国设立公祭日说三道四,横加指责,不就是这帮变态五毛党的媚日言论造成的吗?如果一个人全家被杀光,他却对凶手讲,我祭奠家人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个人发展,请问他的仇人还会把他当人看吗?
当那帮变态五毛党喊出“我们不要复仇,我们只要复兴”时,恐怕不仅仅是日本人,全世界稍有血性的人,都会把中国人看成是天生就该死的劣等民族。如此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都不要复仇,这个民族不是该死又是什么?如果中国人也像普京那样,高喊动用核武器进行报复,日本还会占领中国钓鱼岛吗?还会撕毁WTO协议坑害中国吗?还会插手中国南海事务,要割让中国南海为国际水域吗?
此时此刻,估计所有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和普京一个感觉: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普京仅仅是为了避免西方侵略,就宣布要动用核武器,而中国历史上两次遭受日本大屠杀,为了避免第三次遭受日本大屠杀,为了这个民族不亡国灭种,难道就不应该对日本动用核武器吗?难道就不应该像普京那样,现在就在电视上宣布,随时向日本扔原子弹吗?
普京在电视上公开发表的“我们为什么要准备动用核武器”演讲,打动了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所以,最喜欢妖魔化普京的西方媒体,恰恰在这个最能妖魔化普京的问题上,却集体失声,装聋作哑,仿佛没有听到普京的原子弹威胁。为什么?因为普京讲得有道理。普京说,我们只想活下去,可是美国等北约国家不想让我们活下去,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拼命,被迫做出了动用核武器的准备。没有一个西方政府和西方媒体出来反驳,而是悄悄接受了普京的威胁,放弃了对俄罗斯的军事打击计划。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更是与普京称兄道弟起来。
可是,历史上多次遭受日军大屠杀差点儿亡国灭种的中国人,却喊出了“不要复仇,只要复兴”的投降口号,这等于是告诉日本人,你们再来杀我们吧,反正我们不记仇。这岂不是为下一次日军大屠杀埋下了心理种子!这个口号对中华民族的祸害,可以说是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汉奸口号。在此我们呼吁,不想死的中国人,不想母亲姐妹被强暴的中国人,不想南京大屠杀重演的中国人,都应该行动起来,铲除这帮媚外媚日的汉奸五毛党,向整个世界发出我们愤怒的吼声:只要日本再敢对中国有所敌意,中国就要毫不犹豫地扔原子弹,根本不用去管日本有没有核武器,先把日本炸平再说。决不能让日本对中国进行第三次历史大屠杀。
什么狗日的理性爱国,完全是放他娘的狗屁!爱国本来就是一种能够让人为之献身的热烈崇高的神圣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生命的深刻感情,根本不存在什么理性的问题。说理性爱国,如同说理性爱情一样荒谬。爱情不存在理性,理性根本不是爱情。爱国同样不属于理性,理性只能产生汉奸。古往今来的叛徒哲学和汉奸理论,借口无一不是理性。所谓理性爱国,完全是卖国主义的一种托词,是卖身投敌的代名词。所谓“不要延续仇恨”,更是对弱者的侮辱,是对被侵略被屠杀者的侮辱,是对南京30万被屠杀者的侮辱,是对中国3000万死难同胞的侮辱。我们怀疑当年站在日本土地上宣扬这个理论的人,他究竟是不是中国人,就算不是日本间谍,也是血液里有日本基因!
还有那个所谓“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谎言,当时精英集团编造这个谎言,是为了转移人们对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真正原因的关注,以此来掩盖卖国主义。可是久而久之,谎言居然变成真理,连南京大屠杀也用落后来解释。南京当时是中国首都,首都保卫战应该由国家元首亲自指挥,可是当时不仅蒋介石跑得无影无踪,连蒋介石任命的守城司令也跑得无影无踪。南京沦陷后,被屠杀被强暴得全是老百姓和投降士兵,南京政府跑得干干净净,无一伤亡。这难道是武器落后造成的吗?如果不是老蒋拿着先进武器不抗战而打共产党,二战后所有国家领导抗战胜利的政府全都受到老百姓的欢呼和拥戴,中国老百姓又怎么可能刚刚打完日本鬼子又紧接着去打蒋介石,立刻就推翻了蒋介石政府?
在今天国家公祭日这个悲愤庄严的日子里,我们要向南京30万死难同胞宣誓,我们一定要替你们报仇雪恨!我们就是要牢记阶级仇民族恨,让所有惨杀中国老百姓的人付出巨大代价,大到他们永远再也不敢残杀中国老百姓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在国家公祭日的庄严誓言。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6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201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