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历史唯物主义远远高于中国那些马列学者
——对《普京:苏联本可以改革 没必要摧毁它》的点评
张宏良
看了普京关于苏联解体的评论,就会理解为什么普京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苏共党证了。虽然普京早已成为资本主义总统,可是骨子里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普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对改革的理解,特别是对苏联解体的理解,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且其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要远远高于占中国主导地位的那些正统马列学者。
在苏联解体问题上,中国那些正统马列学者,一直宣传说是西方敌对势力主导的结果,而普京的解释则相反,明确指出是苏联共产党主导了解体过程,是苏联共产党背离社会主义,实行错误改革的结果。普京这个解释,就是我们中国左翼爱国力量多年来坚持的观点,就是毛主席生前对苏联背叛社会主义的基本判断。也是迄今为止,对习总关于3000万党员“宁无一人是男儿”这个问题最准确的回答。
习总执政之初向全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苏共宣布解散时,3000万党员“宁无一人是男儿”,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时至今日,四年过去了,中国那些占主导地位的所谓马列学者,所给出的答案与历史事实完全相反,起到了误导中央和社会的作用。如果不是习总等领导人头脑清醒,不是中国左翼爱国力量的钳制,中国将肯定会被引向比“佐利克报告”更加可怕的灾难方向。
普京讲得很清楚,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是苏共自己主导的。正是因为是苏共中央自己决定解散,3000万党员受组织纪律的约束,才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是苏共党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结果。当初毛主席也正是担心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才发动文化大革命,向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灌输“造反有理”的理念,灌输“五不怕”的精神——“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毛主席提出的这个“造反有理”和“五不怕精神”,就是为了防止中国也走上“宁无一人是男儿”的解体道路的。
可以说,当今中国没有走上苏联道路,没有陷入中东泥潭,就是因为中国老百姓和基层党员接受了“造反有理”和“五不怕精神”的结果。远了不说,就说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维护毛主席的历史地位,为了捍卫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每逢重大历史纪念日和节日,人民群众都要自发集会,表达这种政治诉求,为此不惜被打压,被驱散,被拘留,被判刑,亦无怨无悔。特别是网上几亿网民形成的捍卫党和国家红色历史、红色道路的红色浪潮,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改革方向的矫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没有中国人民这种伟大的历史奉献精神和伟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中国恐怕早就已经解体,只是不会成为第二个苏联,而是会成为第二个中东。同样,如果当年苏共基层党员和苏联人民也有这种精神,苏共就决不会解散,苏联也决不会垮台。戈尔巴乔夫说,苏联解体是因为没有邓小平这样的人物,完全是放屁。苏联解体完全是因为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包括基层党员在内的人民大众。
普京讲得很对,社会主义没有错,错在苏联没有执行社会主义。所以普京执政以来,虽然资本主义已经复辟,但是仍然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保留了下来,今天俄罗斯能够抵御西方制裁,能够抗住西方金融洗劫,主要依靠的就是当年苏联社会主义留下的一整套福利保障制度,诸如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天然气供应,以及只是象征性收费的水电供应和住房供应等等。正是因为普京在资本主义复辟后仍然保留了社会主义的福利保障制度,保证了俄罗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俄罗斯老百姓才不惜一切地支持普京,甚至变相恢复了普京总统终身制。
普京最为了不起的改革思想,就是指出了苏联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改革权力集团。而不是像中国这样改革老百姓。虽然普京没有明确说出后一句话,但是前一句话的逻辑必然会得出后一句话的结论。普京上述这些思想,将不仅仅会影响俄罗斯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会对中国和许多国家的发展产生影响。比如普京对苏联解体、对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的评论,就印证了中国左翼爱国力量的现实判断和政治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证明中国那些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历史和现实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没有普京这些评论和解释,单凭中国民间左翼爱国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改变那些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不仅不可能改变他们,还会被他们视为“余孽”。目前这种情况就正在发生。
这就是普京对21世纪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虽然其贡献可能不仅于此。
或许有些人并不理解为什么对苏联解体的解释那么重要。这是因为,历史的判断决定道路的选择,道路的选择决定最终的命运。习总所讲的“道路决定命运” ,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西方颜色革命,而不是背离社会主义和人民利益,那么中国所吸取的教训就是坚决维护现有的路线和政策;相反,如果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背离社会主义和人民利益,所吸取的教训就是改变现有的路线和政策。中国对此争论的焦点就在这里。
正是在这一点上,普京和我们站在了一起,我们要为此感谢普京,向普京说一句:谢谢。
张宏良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3
张宏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l010
2016年9月25日